负载5KG,自重7.2KG
公司简介
睿尔睿尔曼始终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置于首位,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中国早期的机器人底层技术研发团队,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研发经验。睿尔曼能够真正实现从基因层面进行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原型设计和底层零部件自主研发 在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四大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打造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零售、新餐饮、商业服务、智能巡检、医疗健康、检验检疫、教育科研、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公司相册
发展历程
2014年,第一阶段:完成第一代协作机械臂研发;
2017年,第二阶段:完成第二代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研发;
2018年,整合布局: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
2021年,加速发展:扩展应用场景、实现批量生产;“升降”“双臂”“单臂”等复合机器人面世;睿尔曼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扩大市场:大健康按摩机器人面世;ECO65全系列产品面世;睿尔曼江苏公司正式投产;睿尔曼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
2024年,全球布局:建立日本分公司;ECO62、ECO63、GEN72系列产品面世;进军“日韩”“欧美”等市场;组建“GPR”联盟助力机器人行业发展;“睿眼”AI识别定位操作开发工具发布;牵头参与《商用服务机器人技术要求》标准。
人才发展
- 完善的晋升机制
- 定期绩效调薪
- 老员工带新
- 导师一对一
- 大牛带队
产品介绍
-
RM65系列超轻量仿人机械臂为睿尔曼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本系列共有三款产品型号:RM65-B标准版、RM65-ZF一维力版、RM65-6F六维力版;一体化结构的控制柜与机械臂总重量7.2KG,有效负载达到5KG,工作半径达610-638.5mm。超小的体积结合多平台交互系统,更能适应各种复合应用场景。内置安全模块,触碰即停,实现人机安全协作,拖拽示教更轻松,人机协作更人性化。 展开
-
负载5KG,自重7.8KG
RM75系列超轻量仿人机械臂为睿尔曼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七自由度机械臂,本系列共有三款型号:RM75-B标准版、RM75-ZF一维力版、RM75-6F六维力版;一体化结构的控制柜与机械臂总重量7.8KG,有效负载达到5KG,工作半径610-638.5mm。超小的体积结合多平台交互系统,更能适应各种复合应用场景。内置安全模块,触碰即停,实现人机安全协作,拖拽示教更轻松,人机协作更人性化。 展开 -
更大工作半径,适应更加复杂场景
RML63系列为睿尔曼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六自由度超长臂展机械臂,共分三款产品型号:RML63-B标准版、RML63-ZF一维力版、RML63-6F六维力版;一体化结构的控制器集成在机械臂底部,无传统控制柜,安全、优化的外形设计,拥有更大的工作范围,工作半径可达900-928.5mm,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机械臂自重10kg,负载3kg。内置安全模块,触碰即停,实现人机安全协作,拖拽示教更轻松,人机协作更人性化。 展开 -
基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各项优势特点,睿尔曼还为用户提供了双臂复合机器人、双臂升降机器人、单臂复合机器人、复合升降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各种解决方案。 展开
-
-
新品敬请期待
新品敬请期待 展开 -
工商信息
- 企业名称: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法定代表人:郑随兵
- 成立时间:2018-01-08
-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经营状态:存续
- 注册资本:335.3501万元
- 注册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大街首都钢铁公司特殊钢公司十四区24幢A2-3-1房间
- 营业期限:2018-01-08至2048-01-07
- 所属地区:北京市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9MA019QWYX6
- 核准日期:2025-01-17
- 曾用名:-
- 登记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所属行业:-
-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专用设备修理;专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各大行业职位任你选
首次验证通过即注册BOSS直聘账号高管介绍
-
郑随兵EricCEO
从事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长达14年之久,主持研发并制造了国内第一台协作机器人。
北航保送研究生,期间创建团队并负责国家“863”重大专项子课题“模块化仿人协作机械臂及软件控制系统”成为国内最早的协作机器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时为了兼顾安全性和效率,提出并实现了可变刚度的机械臂模块化设计。该项目现已孵化并成为国内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展开 -
吴波AI Lab负责人
博士后,于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师从计算智能(AI前身)鼻祖之一的Bogdan M.Wilamowski教授(IEEE终身院士和波兰科学院院士)。2019-202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大学(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从事博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是信号处理领域专家Xiao-Ping(Steven) Zhang教授(IEEE院士以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期间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以及Mitacs校企孵化项目1项,为期两年半,资助金额约150万人民币;同时期在加拿大华为(Markham, ON)人机交互科研中心工作。在各类期刊会议发表AI相关文章十余篇,其中SCI一区3篇,并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在审发明专利五项。为IEEE会员,担任多个机器学习相关领域IEEE期刊评审人。展开
工作时间及福利
上午09:00 - 下午06:30
双休、弹性工作